|
【只看楼主】
韓國年菜‧享異國年味
新年吃年菜,總是不能免俗的山珍海味、大魚大肉等佳餚,但除了大啖火鍋、佛跳牆之外,我們其實可以來得新意,吃一吃“非華人”的傳統美食,韓國年菜不妨一試。
拜《大長今》帶動的韓流所賜,我們得以嚐到各式各樣的韓國菜,可是你吃過韓國年菜嗎?今日就讓我們一起走進“韓”流,體會一下韓國的傳統年味,讓今年的團圓餐桌上,多一些異國風情。
在這個農曆新年裡,在檳城待了7年的韓國人朴正烈不忘在自己的Kim Chi韓式餐廳裡應節一下,推出了一系列韓國人必吃的幾道傳統年菜,讓大馬人在雖人在大馬也可以親身體會、品嚐韓國人的新年滋味。
“和中國人一樣,農曆新年也是我們韓國人相當重要的節日,年菜必吃的有年糕湯、煎餅、米食、烤牛排及泡菜等等,年菜仍以米食為主,搭配泡菜、各式醃漬蔬菜、什錦菜,或煎餅、烤魚、烤牛排等,以豐盛為重點。”有著韓國獨有特徵的單眼皮、踏實敦厚性格的朴正烈,熱情地為我們展示了一系列的韓國年菜。
朴起烈全家人早已在大馬定居,雖然離開祖國多年,但思鄉的情意依然存在。他說,就算要入鄉隨俗,但到新春佳節,他和家人還是會開心地一起泡製幾道韓國傳統年菜,這樣才像“真正”在過年。
“韓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吃法,中部和北部會加入以雞肉、綠豆芽、泡菜做餡的餃子,南部則加肉塊;較傳統的家庭還會製作與八寶飯類似的甜飯,這是用糯米加上棗泥、蜂蜜、松子、栗子粉等製做而成,祈求家中人丁興旺,日子過得甜蜜。”
年糕湯‧祭祖必備貢品
他說,新年除準備豐盛料理,韓國人在年初一早上一定會吃的,就是“年糕湯”,象徵純白與乾淨,也有過一年、長一歲的意思,年糕湯寓意著新年成長,是韓國的傳統美食。
“韓國人生日會特別準備‘海帶湯’,新年則是又Q又爽口的‘年糕湯’,而且韓國家庭按照傳統風俗,年初一必進行重大的祭祀祖先活動,並且只在家裡的嫡長子家中進行,其他親屬在這一天會從各地趕到嫡長子家中,一起參加祭祖儀式,年糕湯是此時最重要的祭祀食品。祭祀完畢後,我們會用年糕湯招待前來串門的親朋好友。”
從朴老板口中得知,韓國人每年都會過2次年,一次是新歷元旦,一次是如同中國人過的農歷春節。在約3天的春節假期里,韓國人在吃喝玩樂的方式上都與中國人如出一轍。
“過年期間,韓國家人的團圓早餐也相當講究,餐桌上除了有豐盛的年菜,最需要準備的就是歲酒與年糕湯。我們的年糕湯很像中國上海的寧波年糕,喝一碗代表長了一歲;而飲下冰冷的歲酒,則象徵冬天過去、春天來臨的意義。年輕人必須經歷這些禮俗後才得喘口氣,出家門逛大街去。”
韓國新年大不同
做什麼?
◆韓國人也過農曆新年。新年期間,若是有成年人到家中拜年,多半以酒招待,如果是小孩子,就給“壓歲錢”,但與中國人不同的是,韓國人是以白色紙袋裝壓歲錢。
◆韓國人也過農曆新年,對他們來說,農曆新年很重要,除夕夜當晚全家大小一定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,家中徹夜不關燈,守歲到天亮,大人會告訴小孩,如果不守歲,眉毛會變白。
◆中國人貼春聯迎春納福,韓國人則在牆上掛上籮筐,因為籮筐上有許多洞孔,古代的韓國人相信,如果有鬼怪想進入家中,會被籮筐的洞孔擋住,一家人便可保住平安。
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韓國人,在過年習俗上也有相當多的中國傳統影子。在除夕時,韓國的各大城市都變得空空蕩蕩,所有商店打烊歇業,所有人都趕回家吃圍爐的年夜飯。待新年(Sbinjong)一來,就可听見兜售草編“福抓籬”(形狀很像中國的小畚箕)小販在四處叫賣,通常一般家庭都會買個回來掛在廚房,象征來年豐衣足食的意思。
◆大年初一的早上,全家人需穿上傳統韓國服飾舉行祭祖儀式,表示新年開始。祭祀完畢後則依序向祖父母、父母、親戚和街坊鄰居的長輩“拜年”。
◆新年一大早,韓國人多半會早起,穿上稱為“歲妝”(Solbim)的新衣,這樣的歲妝顏色愈華麗鮮艷愈好;接著前往家中庭堂舉行“茶禮”,茶禮就是祭祀祖先的儀式,在供桌上擺滿各式歲饌年菜後,莊嚴的茶禮隨即展開;隨後向長輩磕頭拜年,男生跪著雙膝磕頭,女生則用坐的方式磕頭,非常優雅特別。
玩什麼?
◆如果是在韓國村莊裡,就會有許多大小團體民俗遊戲的進行。最古老的遊戲是“擲嫘”,玩法是將四根半圓柱、如同骰子功能的木棒,再根據落地後的木棒形狀計分,看哪個人或哪一組先到達終點,就算勝利。另兩個深具地方特色的游戲是“蹺蹺板”與“秋千”,這都是韓國少女才玩的遊戲,“蹺蹺板”是在木板中央墊上一塊石子或草包,兩少女再比賽誰跳得比較高,據說這2種遊戲都是因為以前的韓國婦女在家中限制多,只有在過年時藉由跳蹺蹺板或蕩秋千來窺見圍牆外的世界。
◆韓國人拿手的風箏比賽也多選擇在春節至元宵節間舉行。與中國的風箏比賽不同,韓國人會在將風箏線換上沾滿玻璃粉或磁粉的利線,可藉風力將對方的風箏線割斷,勝利一方會寫上“送厄迎福”的字樣隨風箏送上天空,代表一年之厄全數遠離,而來年就是好兆頭。
|
[楼 主]
来自:未知地区 | xxx.xxx.xxx.xxx |
Posted: 2008-02-09 11:28 PM |
| |